公告通知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2022年4月版 征求意见稿)

发布人:日期:2022-04-19浏览数:



根据“关于研究制订《博士、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 求》的通知”(学位办〔2022〕2 号)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 制订本基本要求。

一、基本定位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全人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掌握社会 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回应国家发展需要,熟悉我国社会政策、 公共行政和国情民意,具备较强的社会事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等实践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场域的社 会服务与社会治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位论文旨在综合考察学生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方法技术、社会工作研究方面的能力,是社会工作专业学位评定的关键依据,是体现专业学位实践特色的重要载体,是检测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反映培养单位教学质量的组成部分。

二、特色要求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充分体现社会工作教育对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要求。学生能 够在专业实践和研究中体现社会工作核心价值,遵守伦理规 范;广泛了解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和相关社会科学理论,深入理解与论文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视角,恰当运用这些视角分析具体问题;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主要实践模式和方法,切 实回应实践中具体问题;正确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服务管理、社会政策、社会治理、社会发展、慈善公益等领域,对专业实践的模式、方法、组织、过程、场境,以及专业理论和伦理议题进行科学分析,为社会工作知识创造做出贡献。学位论文根据其类型分别侧重于考察学生一方面或多方面的能力。

学位论文体现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的特性,符合以下六个方面的要求:

1.体现专业价值。回应社会工作专业对社会正义的关切, 展现作者对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反思,体现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研究合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人文关怀。

2.恪守伦理规范。研究过程符合社会科学一般研究伦理标准。论文中关于研究伦理操作的报告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涉及的社会工作实践过程遵守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伦理规范。

3.彰显专业特色。采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相关的工作主体、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价值伦理和相关议题,以及与社会工作实践理论有关的议题。

4.注重实操能力。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技术回应并解决社会工作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反映作者的社会工作实务素养和专业胜任力。

5.强化应用导向。注重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实践的结合;研究议题来自社会工作实践又指导社会工作实践,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具有提升专业服务质量、提高机构和项目管理水平、推进政策改革、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和专业教育发展等一项或多项功能,有助于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

6.进行知识创造。体现社会工作学科的国际学术研究标准,兼顾社会工作专业的本土知识创造,关注专业方法的发展和技术转移,注重对专业方法和研究的评价和反思。

三、论文类型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可以有五种类型:

    问题分析研究:针对社会工作专业活动所及的某个主体(个人、家庭、社群或组织)或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中某个实 际问题,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相关社会科学理论视角和研究 方法,进行系统科学的探索性或解释性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和切实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本专业领域的知识;选 题应来自于社会治理、社会发展、人群服务、机构管理、服务项目开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行业发展等与社会工作实践直接相关的领域,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

实践项目研究:基于作者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个社会工作实践项目,结合社会工作理论视角、相关证据文献、实务研究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考察,记录并评价其过程和成效, 提出项目优化的建议;选题应来自针对个体、家庭、团体、社区、组织等不同层次和领域的社会工作实践,内容应反映实践项目从关系建立、需求评估、方案设计、方案实施到评 估总结的过程。

工作案例分析:选择社会工作实践中真实的、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指导性的实务案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视角、 相应的分析架构、合适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方法,研究其显著 特征,如成功之处、薄弱环节、专业困境、实践技术等,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实践优化和相关事项的建议;内容应有系统的一手资料搜集和分析,并通过结构化的信息展示形式呈 现案例的面貌。

    社会政策研究:选择社会政策的某个议题,或者社会政策实务中的某个问题,基于合适的理论视角,使用政策研究的方法和工具,验证和发展关于该议题的知识,提出政策优化和相关事项的建议,讨论相关政策实务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议题应来自于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社会发展、社会建设、 慈善公益,以及与社会工作实践相关的社会政策领域。

实践理论研究:针对社会工作实践理论或社会工作伦理的某个模式、技术或观点,基于一定逻辑、研究方法和分析架构,指出其合理部分和不足之处,分析不足之处的原因,提出理论优化和相关事项的建议;研究应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工作实践的现实问题,指导理论在实践中应用,体现重要性、必要性和实践性。

四、论文结构

        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应体现关于论文类型的上述要求,并呈现相应的内容结构:

(一)问题分析研究类论文

        1.标题。采用单标题或双标题形式,用词简明;明确反映问题所在实践领域、人群、问题、理论视角等论文核心信息。

        2.导论(问题提出)。说明与主题有关的研究背景,陈述该主题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提出明确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应反映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某个实际问题;研究对象 应属于社会工作专业活动所及的某个主体(个人、家庭、团体、人群、社区、组织等);阐述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及其对社会工作的理论贡献。

        3.文献回顾。说明核心概念;回顾解释研究问题的社会工作和相关社会科学理论;梳理、分析和评价已有的国内外 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分析框架,为后续经验研究提供指引。

        4.研究方法。参照研究问题和研究框架,采用合适的社 会科学研究范式和方法,说明资料搜集和资料分析的具体工具、技术和程序;说明论文形成过程中的研究伦理操作。

        5.研究发现。系统科学地分析并呈现经验资料,基于经验资料描述研究问题的具体表现,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和相关 社会科学理论进行系统科学的探索性或解释性分析,呈现研 究发现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6.结论、讨论和建议。概括研究发现的主要结论,说明新发现、新思路或新见解;针对值得讨论的某些议题,呼应文献回顾的相关观点或理论,提出尝试性解释,讨论研究发现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和意义;反思本研究所及实践领域中的专业价值伦理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实务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及针对前述价值伦理问题的相应操作指引。

        7.参考文献。参照某种学术引用格式列出所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须与论文其他部分的学术写作格式保持一致。

        8.附录。列出资料搜集工具等相关文本,包括但不限于知情同意书、访谈提纲、问卷或测量工具。

(二)实践项目研究类论文

        1.标题。采用单标题或双标题形式,用词简明;明确反映对象人群、实践场域、工作模式等论文核心信息。

        2.导论(问题提出)。介绍作为研究对象的实践项目背景,描述实践项目的人群特点、实践场域和既有实务的基本情况;提出研究问题;阐述研究结果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3.需求评估与工作目标。简述实践项目中需求评估的核心概念、所用社会工作理论及相关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说明工作对象的基本需求状态,分析具体原因,指出可控因素;提出实践项目的总体目标,明确具体目标。

        4.策略框架。综述相关文献,整合社会工作实践证据,梳理典型的改变理论和工作模式,结合在地实践场境,提出本实践项目的行动架构,说明其核心技术,介绍实践过程应 遵循的专业伦理。

        5.研究方法。提出回答研究问题的具体研究方法,说明资料搜集和资料分析的具体工具、技术和程序,以及论文形 成过程中的研究伦理操作。

        6.研究发现(实操内容分析)。结合作者通过前述研究方法搜集的一手经验资料,说明对实践项目方案执行或(及)结果评估的经验研究。方案执行分析应结合该阶段的具体内 容,说明策略框架中核心技术的具体应用和专业伦理的真实体现,发现不足之处,分析不足原因;结果评估分析应结合 此板块的工作内容,说明结果评估的操作技术和专业伦理的 真实体现,发现不足之处,分析不足原因。

        7.结论、讨论和建议。概括研究发现的主要结论,说明新发现;讨论研究发现对社会工作实践的启示和意义;针对值得探究的某些议题,结合经验资料、相关理论和本土情境, 提出尝试性解释;反思分析框架;分析所分析板块中的专业 价值伦理问题;延展省视实践项目中需求评估、方案制订和 工作者表现;结合前述改变理论、实践理论和其他理论,提出该实践项目的方案执行(或/及结果评估)和其他事项的修正思路,并针对其中专业价值和伦理问题提出明确的实践建议。

        8.参考文献。参照某种学术引用格式列出所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须与论文其他部分的学术写作格式保持一致。

        9.附录。列出资料搜集工具等相关文本,包括但不限于知情同意书、访谈提纲、问卷或测量工具;列举系统文献检索的方法和记录摘要。

(三)工作案例分析类论文

        1.标题。采用单标题或双标题形式,用词简明;明确反映对象人群、问题领域、工作方法等案例核心信息;如论文涉及案例的部分片段,应点明工作案例的具体片段或特征。

        2.导论(问题提出)。选择社会工作实践中真实的、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指导性的实务案例,简述案例来源;介绍该案例所及的工作对象、实践场境、工作实践的基本情况; 提出研究问题,明确说明拟剖析的案例内容。

        3.文献回顾。引入社会工作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明晰分析角度;采用系统的文献检索和整理方法,综述相关经验研究文献,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案例类型和相关理论视角, 提出可以回答研究问题的分析架构,并说明其核心观点。

        4.研究方法。说明针对案例信息的资料搜集、整理和分 析的方法和技术;尽可能基于系统的一手资料搜集和分析,通过结构化的信息展示形式呈现案例全貌;如运用其他研究方法,则应具体说明方法的技术路线、操作细节和原始资料来源;说明论文形成过程中的研究伦理操作

        5.研究发现(案例解构)。围绕所剖析内容,参照前述 分析架构,基于所得资料,将案例信息进行结构化展现,说明其成功之处,指出其不足环节,剖析其不足原因;案例解 构应体现社会工作的基本范式,分析工作对象的状态,呈现工作对象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 工作对象与这些环境的互动关系。结合案例资料和案例剖析,发现其存在的专业价值和伦理问题,并作出相应分析。

        6.结论、讨论和建议。说明案例的总体质量;针对本 案例中值得讨论的议题,结合文献回顾部分和案例解析的发现,进行有启发性的延展讨论;反思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专 业技术、专业伦理、专业价值在本土实践情境中的体现、运用和发展;基于社会工作实践的真实需要,提出此案例细节和相关事项的优化思路,为形成最佳实践案例提出建议。

        7.参考文献。参照某种学术引用格式列出所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须与论文其他部分的学术写作格式保持一致。

        8.附录。列出资料搜集工具等相关文本,包括但不限于知情同意书、访谈提纲、问卷或测量工具;列举系统文献检 索的方法和记录摘要。

(四)社会政策研究类论文

1.标题。采用单标题或双标题形式,用词简明,反映政策领域、政策文件、法律法规、解读理论等核心信息。

        2.导论(问题提出)。选取社会福利、社会治理、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慈善公益,以及与社会工作实践相关的社 会政策议题,阐述该领域的相关背景,介绍该领域中的问题 现状,提出针对政策文本、政策过程、社会工作政策实务等 政策研究对象的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标,指出研究在理论进步、政策改进、社会工作政策实务方面的意义。

        3.文献回顾。说明研究问题相关的核心概念,引入解释 研究问题的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和相关学科理论;采用系统的文献检索和整理方法,综述国内外相关政策研究成果,整 合政策实践证据;从文献中提炼出聚焦于该政策领域某个具 体方面的分析框架。

        4.研究方法。根据政策研究问题,选用合适且明确的政策分析范式;呼应分析范式采用合适的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技术;对政策文本的研究应全面涵盖政策领域中不同类 型的政策文本,不限于法律法规;对政策文本分析应基于系 统的文本分析方法,有可追溯的量性或质性分析过程;采用实地研究方法对政策过程进行研究的,应报告具体研究策略,详细介绍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说明论文形成过程中的研究伦理操作。

5.研究发现。参照前述分析框架,基于资料分析发现,回答研究问题。研究发现应有条理呈现政策发展的宏观脉络 和逻辑,系统地分析政策问题界定、政策制订和决策过程、 政策实施和执行、政策评价和修正、政策的变迁、政策主体 的关系等核心议题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应平衡分析中的证据维度和价值维度,兼顾社会工作政策实务的行动维度。结合政策情境、研究资料和研究发现内容,分析该政策领域 中存在或相关政策实务中存在的专业价值和伦理问题,并进 行相应分析。

        6.结论、讨论和建议。概括研究的基本结论,说明新发现、新思路或新见解;针对值得讨论的议题,呼应文献回顾 的相关观点,提出尝试性解释,进行延展讨论;反思社会工 作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伦理、专业价值在本土政策实 务中的运用和发展,提出关于社会工作政策实践的建议;根 据研究发现,从社会工作、社会政策视角提出此社会政策和 相关事项的优化建议。

        7.参考文献。参照某种学术引用格式列出所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须与论文其他部分的学术写作格式保持一致。

        8.附录。列出资料搜集工具等相关文本,包括但不限于知情同意书、访谈提纲、问卷或测量工具;列举系统文献检 索的方法和记录摘要。

(五)实践理论研究类论文

        1.标题。采用单标题或双标题形式,用词简明;明确指出分析对象的具体类型和性质,如工作模式、工作技术、理 论观点等;反映解读和分析视角的核心信息。

        2.导论(问题提出)。从社会工作实践理论或社会工作伦理的某个模式、技术、观点发源,提出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实践性的议题,以回应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研究目标,讨论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意义。

       3.文献回顾。系统梳理关于所探究实践理论的既有讨论及其主要观点,以及针对相关模式、技术、观点的经验研究; 结合文献,提出明确清晰的论点或主张。

       4.研究方法。合理运用实地研究,以及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多种其他方法,为理论论证提供证据支撑;说明论文 形成过程中的研究伦理操作。

       5.研究发现(问题解析)。提出证据,论证前述观点或主张;回应理论问题的,应分析观点的逻辑合理性及其依据, 指出并解读其不足之处;讨论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和技术的, 应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并讨论价值判断标准,提出通过前述研究方法获得的具体证据,论证这一判断;对理论、实践模 式、技术应有自成系统的说明和呈现。

       6.结论、讨论和建议。概括研究的基本发现,说明新发 现、新思路和新见解;讨论研究结论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和 专业实践的意义;讨论社会工作的知识创造、专业技术、价 值伦理在本土实践情境中的作用;反思现有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专业活动的不足;提出关于优化理论、实践模式、技术 及相关事项的具体建议。

       7.参考文献。参照某种学术引用格式列出所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须与论文其他部分的学术写作格式保持一致。

       8.附录。列出资料搜集工具等相关文本,包括但不限于知情同意书、访谈提纲、问卷或测量工具;列举系统文献检 索的方法和记录摘要。

五、论文规范

       1.符合一般学术规范,无政治方向和研究伦理方面的问题,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

       2.独立完成。

     3.论文封面上“专业学位类别”表达为“专业学位类别社会工作(××××××类)”。

       4.论文字数。正文一般不少于 2.5 万字。

       5.文字要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语言规范,文字流畅,观点明确。

       6. 文本格式。引用格式符合通行学术规范,全文一致。

       7.水平要求。观点正确,表达清晰,资料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在社会工作某个领域有一定理论价值,对某 个社会工作实践问题解决有较好指导意义。


修订小组:

顾东辉(组长,复旦大学)、邓锁(北京大学)、范明林(上海 大学)、费梅苹(华东理工大学)、洪浏(复旦大学)、花菊香(南京 师范大学)、黄晓燕(南开大学)、刘梦(浙江师范大学)


上一条:湖南师范大学第170期教师教学思享会活动预告

下一条: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招生简章

【关闭】 打印    收藏